继“奶茶自由”、“车厘子自由”之后,“酸奶自由”近期又登上了热搜。从小喝酸奶长大的资深奶制品爱好者眼看着酸奶一路告别“2元时代”,涨到冲破10元大关,然而份量却没有比2元的酸奶更多。
这种“加价不加量”操作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生产酸奶的成本到底是多少?“高端酸奶”又是靠哪些套路吸引消费者的钱包?
文 |Paella 图| 四象设计部
1
中国人什么时候喝上了酸奶?
早在北魏时期,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齐地酸奶(被称作“酪”)的古老制作方法。虽然中国人喝酸奶的历史很长,但酸奶真正被批量化生产,却是上个世纪才实现的。
从1911年英国商人在上海成立光明乳业的前身“可的牛奶公司”开始,中国正式开启了酸奶工业化的时代。
在可的牛奶公司开设工厂生产酸奶以前,市面上售卖的酸奶大多是手工制作,限量售卖,因此酸奶并不是国民每日乳制品摄入的主要来源。
但随着各地奶厂开始大规模生产酸奶,装在瓷瓶里的“老酸奶”便开始风靡中国人的餐桌。曾经胡同门口的小卖部经常摆着一排排的瓷瓶酸奶,放学之后花上两三块钱,站在小卖部门口就地喝,喝完还要把瓶子还回去。
再后来,酸奶渐渐走进了超市,袋装盒装的“搅拌型酸奶”占据了货架,各种果粒酸奶、燕麦酸奶也丰富了我们的选择。每天一杯酸奶,变成了许多家庭的习惯。
但是花样总有用完的一天,在发现无论添加什么果粒都无法和大企业抢占市场份额之后,新兴的酸奶企业想出了另外一条路:高端路线。
2
酸奶涨价有多离谱?
说到高端,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价格高。曾经被当做平民饮料的酸奶,确实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涨价了。四象通过对市面上销量较高的几款“平民款”和“高端款”酸奶对比发现,曾经的2元时代已经过去,走高端路线的酸奶普遍高于8元/瓶,但份量却没有比2元的酸奶更多。海外微信充值最便宜 抖音充值美国 虎牙海外充值
图表中没有列的10元以上高端酸奶还有很多,最夸张的还要说到酸奶界的“爱马仕”——BlueGlass阿秋拉尕,直接开店卖酸奶,一杯招牌的“牛油果椰子燕麦爆珠胶原酸奶”价格高达42元,把喜茶和星巴克远远甩在后面。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共有22个酸奶品牌拿到融资,总融资事件达35起,披露融资金额达73.16亿元。这些获得融资的新兴品牌大多走高端、网红路线,都有自己的产品卖点,比如“简爱裸酸奶“、”圣达牦牛酸奶”、“喵小将瓷罐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