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在线看高清福利看看 https://www.sfez.cc
1967年1月21日中午,时任海军副司令和南京军区副司令的开国中将陶勇,在军区招待所院子里散步,看见招待所所长,就叫住了他,说自己头皮发痒,让所长去找理发员周妙基给自己理发。
招待所所长闻言,立即去找周妙基,当时的周妙基正在洗澡,匆忙收拾妥当,便带着工具,到院子里去寻陶勇,可到了院子里,却不见了首长,这让二人疑惑不已。
无意间,招待所所长朝院中的浇水井看了一眼,只见井中漂浮着一个军帽,里面一个人低着头,是惊叫出声:“有人跳井啦!”。
听见所长这声喊,众人纷纷跑来救人,等井中人被打捞上来,这才发现,正是副司令陶勇。
很快,救护车赶来,陶勇被送进医院抢救,可惜的是抢救无效,陶勇离开人世,年仅54岁。
在陶勇抢救之时,人们发现很多疑点,比如身上的丝绵背心尚未完全湿透,比如,口袋里的一份文件,外面湿了,里面还是干的。
这些迹象都表明,陶勇落水的时间并不长,而且这个浇花井水也不深,这么短的时间内,陶勇怎么可能会被淹死?
然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代,身为海军副司令的陶勇,刚正不阿,是林彪、李作鹏一伙人夺取海军权利的最大绊脚石,浩劫来临后,陶勇吃了很多苦,也遭受了很多污蔑,但他始终坚持真理,坚守岗位,因此,也遭到了这些人忌恨。
陶勇离世没几天,时任东海舰队政委的刘浩天便对此事下了定论:“畏罪自杀,抗拒运动,是叛徒行为!”,并迅速将陶勇的“自杀经过和分析”加急送到北京,海军政委李作鹏发出通报:“叛徒陶勇,畏罪自杀!”。
对于这一结果,最不能接受的,当属陶勇的妻子朱岚。
朱岚与陶勇在1941年成婚,夫妻二人相扶相携,走过了26个春秋,陶勇是什么样的人,她再清楚不过,在战争年代,陶勇7次中枪,都坚强的挺了过来,他会自杀寻短见?而且还是叛徒?
陶勇离世的消息,传到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耳中后,许世友大怒,亲自向刘浩天了解情况,并拍着桌子指着刘浩天道:“老子查清是谁杀了陶勇,我非一枪崩了他不可!”。
为保护陶勇的妻儿,许世友专门派人去接朱岚母子离开,但却被朱岚拒绝,因为,她要把陶勇的问题搞清楚。
为了替丈夫伸冤,朱岚将陶勇死因的许多疑点,写成了厚厚一本材料,上交中央,不幸的是,这份材料落到了林彪一伙儿人手中,接踵而来的,便是不断的查抄,不断的围斗、拷打,逼着朱岚交代陶勇的“罪行”,还要她承认,陶勇是“日本特务”。
在这段痛苦的日子里,朱岚总是遍体鳞伤,甚至肋骨都被打断。
1967年9月,在丈夫陶勇离世8个月后,朱岚含恨离世,年仅49岁。
听到陶勇、朱岚夫妇离世的消息,陶勇的老上司陈毅是虎目含泪,悲愤道:“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相信陶勇会自杀。”,一时之间,与陶勇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陶勇,安徽霍邱县人,幼年丧父,出身寒苦,7岁时,便给地主家放牛,成了地主家的小长工,虽然勤勤恳恳,但陶勇一家,始终为温饱问题忧愁,在赤贫线上苦苦挣扎。
1929年,革命思想传播到陶勇老家,出身寒苦的陶勇二话不说,便加入共青团,2个月后,在河南商城加入游击队,此时的陶勇,年仅16岁。
虽然年纪小,但陶勇敢打敢拼,战场之上悍不畏死,很快便脱颖而出,从士兵到班长、连长,到1931年春,18岁的陶勇已是鄂豫皖保安局保安队长。
1932年,陶勇跟随部队离开鄂豫皖,前往川陕开辟根据地,先后参加“反三路”、“反六路”,在血与火的磨炼中,迅速成长,1936年,从抗大毕业后,陶勇已是红9军教导师师长。
1936年10月,陶勇跟随西路军渡过黄河,与马家军展开艰苦卓绝斗争。
古浪城一战,红27师与红25师,凭借残垣断壁,挡住马步芳3天3夜,战后,陶勇领导的教导师因伤亡惨重,被撤销编制,编入27师,陶勇担任27师副师长兼81团团长;高台之战,陶勇率部与马家军激战5昼夜,打得马步芳骑兵部队,是节节败退。
可惜的是,西路军毕竟孤军深入,再加上连番大战,人员伤亡惨重,最终决定分散突围,徐向前、陈浩昌率30余人,分两路会中央作报告,王树声、李先念等人留下来,率领红军分散突围打游击。
为了摆脱敌人追击,陶勇率81团30余人,插到敌人背后,打打停停,极大的干扰了敌人,可惜的是,完成任务后,陶勇一行人也与大部队失去联系。
陶勇带着人马走出大山,便与敌人遭遇,一行人边战边退,等摆脱敌人,陶勇发现只剩自己一人,疲累交加的他见四下无人,便想歇一歇,这一歇,倦意涌来,陶勇睡着,再次醒来时,几把刺刀正对着他,陶勇成了俘虏。
好在一点,马家军并没有杀害他,而是先后在凉州、兰州、西安关押,直到1937年,才重返队伍。
当周恩来见到陶勇等人,握着他的手亲切道:“我代表党中央欢迎你们归队。”。
回归后的陶勇进入抗大学习,并担任学员排长,新四军成立后,陶勇担任1支队第4团副团长。
陶勇,本名张道庸,1939年11月,陈毅、粟裕准备派张道庸、卢胜前往第三战区军火库运送枪支弹药到江北,并趁机在江北立足,但国民党不同意新四军到江北,只能以苏皖支队的名义操作此事儿,而此时的张道庸,在新四军,已经有了很大名气,自然不能沿用本名,于是,陈毅亲自给张道庸取了个名字——陶勇。
对于这个名字,粟裕是称赞不已,陶勇,是“道庸”的谐音,陶,道出了陶勇乐观性格,勇,道出了他的乐观性格,从此,他便一直用“陶勇”这个名字,战场之上,也更加勇猛。
1940年,抗日进入相持阶段,为了坚持抗战,新四军决定挺进苏北,开辟黄桥根据地,但国民党反动派却不断制造摩擦,于是,黄桥战役打响。
此时的陶勇,已是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司令员,为了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在决战的关键时刻,陶勇亲自挥舞马刀,杀入敌群,最终击败敌军。
观战的粟裕看到这一幕,眼眶湿润,称赞道:“好一个拼命三郎!”。
1942年2月,日军对苏北施行清乡政策,陶勇率第三旅与日军大战42次,先后袭击或攻克日军7处据点,捣毁碉堡108座,极大的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
1943年7月,苏北军区对日军展开秋季攻势,4万军民齐出,在陶勇等人的指挥下,火烧日军300里竹篱笆封锁线,吓得日军狼狈逃窜。
负责在苏北清乡的田俊六,花费3个月建立起来的封锁线毁于一旦,不久被撤职,滚回了日本。
解放战争打响后,陶勇担任华中野战军第一师副师长,投入到战斗中来,先后参加苏中战役、涟水战斗、鲁南、苏北、莱芜、孟良崮、费县、沙土集、进军豫皖苏、平汉、陇海路等等战斗战役。
因为战功卓著,于1947年2月,被提拔为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
1948年10月,淮海战役打响,陶勇率第四纵队2万余人,投入战斗,在65天的战斗中,陶勇的4纵队歼敌7.2万,俘虏5.8万,其中高级军官16人,包括大名鼎鼎的杜聿明。
淮海战役之后,陶勇的人马,从2万升到5万,也因此升任23军军长。
1949年4月,陶勇又参加渡江战役,面对英国军舰挑衅,陶勇二话不说,直接下令炮击,最终,给蒋介石助阵的3艘英国军舰,带着累累伤痕,狼狈逃窜。
1950年,抗美援朝打响,陶勇与宋时轮又率第9兵团入朝,连番血战,对朝鲜扳回局势,起到了极大作用,毛主席曾致电陶勇和宋时轮:“你们在极困难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
1952年秋,陶勇率第9兵团返回国内,担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此后,一直致力于发展我国的海军。
1955年,因为卓著的功勋,陶勇被授予中将军衔。
看着自己的老部下一步步成长,无论是陈毅,还是粟裕,都欣慰不已,可在1967年,陶勇、朱岚夫妇却先后离世,这让陈毅、粟裕如何能不愤怒?
1968年,粟裕找到了周总理,把陶勇夫妇的事情,向周总理汇报,周总理听完后,同样痛惜,说道:“陶勇同志打日本帝国主义那么坚决,说他是‘日本特务’,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嘛!”。
1972年,因为结肠癌,陈毅走到生命尽头,离世之前,老战友粟裕来看他,陈毅心痛地说:“陶勇平反的事没有处理好,我对不起他……”
1973年,在粟裕的主持下,陶勇得到平反,可惜的是,陶勇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一直是个谜,直到现在,依旧未能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