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讯)立陶宛又想找欧盟“诉苦”了,还就外交官回国给出了新说法。
据路透社12月16日报道,立陶宛总统顾问当天称,总统将寻求欧洲领导人的帮助,应对与中国的争端。
报道截图
这名顾问对立陶宛媒体说出了她的“美好愿望”:“总统将与欧盟领导人讨论我们所面临的的压力,我们认为这将引发一场关于欧盟、尤其是欧盟委员会如何在这件事上帮助立陶宛的讨论。”
“我们希望我们的欧洲伙伴清楚地了解这场冲突,并采取尽可能广泛的经济行动。”
立陶宛政府一直指望欧盟能为其“出头”。
3日,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在回应立陶宛媒体炒作的“中国海关系统移除立陶宛”事件时坦言,立陶宛没有能力单独对中国实施制裁:“我们无法实施报复性制裁,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把中国的这家或那家企业从海关系统中删除。”
他宣称将“要求欧盟保护立陶宛”,“海关系统由欧盟管理,因此我认为相关机构应该代表立陶宛介入此事”。
路透社9日又独家报道称,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长透露,中国已要求跨国公司二选一:与立陶宛企业切断联系,否则将被排除在中国市场之外。
这一消息得到拥有2700余家会员企业的立陶宛工业家联盟的证实。该联盟负责人称,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中国向跨国企业提出类似要求,“以前这只是可能发生的威胁,现在变成了现实”。
另据香港《南华早报》12月9日消息,有消息人士透露,中国海关拒绝了欧盟讨论立陶宛的所谓“贸易封锁”问题的请求,因为目前正在忙于疫情防控问题。
欧盟发言人米里亚姆·加西亚·费雷尔表示,“立陶宛当局向我们通报了一些个案,一些企业在试图向中国出口产品时无法进行通关。我们将观察这是独立的还是系统性的。如果要证实这一点,我们还必须同时看看中国的行动是否符合世贸组织规则。我们也正在与中国政府合作,试图寻求澄清这些行为。”
我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9日则强调,中方一贯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办事。
立陶宛总统顾问在这头喊着要向欧盟“诉苦”,另一边,该国外交部长又炒作起了外交人员回国问题。他称,中国此前通知外交官,他们的身份证件很快将失效。
“留给我们的时间非常短……我们要求延长期限,因为这么快回国的安排会很复杂。我们的要求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人员就尽快返回了。”
立陶宛驻华大使馆图片来源:立陶宛媒体
同日,汪文斌也就立陶宛召回驻华临时代办一事回应指出,针对立陶宛违反自身在中立建交公报中所作的政治承诺,公然制造“一中一台”的错误行径,中方已宣布将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并正式照会立方,决定将中国驻立外交机构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立陶宛共和国代办处,要求立方相应更改驻华外交机构称谓。
发言人强调,所谓立陶宛驻华机构人员担忧自身安全,以及中国政府禁止中方雇员为立驻华代办处工作的说法纯属无中生有。中方一贯高度重视保障外国驻华外交机构馆舍和人员安全,保障包括立方在内的各国驻华外交机构正常开展工作,立方也从未向中方提及自身安全有什么问题。
延伸阅读
立陶宛召回驻华临时代办外媒:办公场所似人去楼空【编译/观察者网李焕宇】12月15日,近期在台湾等敏感议题上不断挑衅中国的立陶宛召回了其驻中国临时代办恰皮耶尼(AudraCiapiene)。路透社报道称,包括使团人员及其家属在内,离开中国的有19人,其办公场所看上去已人去楼空。
不过,立陶宛外交部长否认了“闭馆”的可能性,称“召回临时代办是因为我们和中国在更改使团名称的可能性上存在意见分歧。”
立陶宛方面仍自称为“驻华大使馆”,网站截图
立方强调的所谓“改名”问题,同他们不断挑衅中国密切相关。11月18日,由于立陶宛政府不顾中方严正交涉,允许台湾当局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中国政府将中国驻立陶宛外交机构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立陶宛共和国代办处,并要求立方相应更改驻华外交机构称谓。
观察者网注意到,在我国外交部的“立陶宛驻我国外交机构信息”页面中,对立方机构用的是“立陶宛驻华代办处”这一称谓。
不过,立陶宛方面迟迟没有更改名称。在立陶宛驻华代办处的中、英、立三语网站页面显示的,仍然是“立陶宛驻华大使馆”这一名称。12月15日,其“大使馆”网站援引该国外交部的通报称,立驻华临时代办恰皮耶尼正在返回该国首都维尔纽斯,以便就立陶宛驻华外交机构以及中国驻立陶宛外交机构运作的技术问题进行磋商,同时也是等待中方是否会延长立陶宛外交官的在华派驻期限。
由于立陶宛的不断挑衅,中方已于今年8月召回了驻立大使,立陶宛驻华大使也在次月回立磋商,临时代办恰皮耶尼是立陶宛目前驻华级别最高的外交人员。随着他被召回,使馆将以远程办公的形式继续为立陶宛公民提供领事服务。立陶宛外交部宣称,一旦两国达成互利协议,使馆职能就会全面恢复。
尽管立陶宛方面仅提到了临时代办恰皮耶尼一人,但据路透社的报道,整个办公场所似乎都已经“人去楼空”。
路透社15日援引外交消息人士的话称,包括使团人员及其家属在内,有19个人离开北京前往巴黎。也就是说,在当天离开中国的,其实是立陶宛的驻华外交代表团。报道还特意描写了一番办公场所,称这处封闭式院落看上去空荡荡的,无论是敲门还是打电话都没有人应答。
一位熟悉情况的外交消息宣称,这些人的离开是出于安全考虑。《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立陶宛外交官员担心随着两国外交关系的降级,他们可能会失去外交豁免权,如果他们继续留在中国,他们的安全可能受到威胁。
不过,立陶宛方面还强调,他们没有闭馆。
“我非常严肃地讲,这不是大使馆的关闭,”波罗的海通讯社15日援引立外交部长的话称:“外交官回国磋商是因为我们和中国在更改使团名称的可能性上存在意见分歧。”
他解释称,立陶宛正在考虑更改办事处名称的“各种建议”,但这些建议必须与立陶宛法律相协调。
对于中国政府将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一事。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指出,中方这一举措是对立方损害中国主权的正当反制,责任完全在立方。中国人民不可侮,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中国政府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任何挑战中国核心利益的行径都不会得逞。“我们奉劝立方恪守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立即纠正错误,重新回到正确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