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打不打,你自己看着办吧

三国之家

最近这段时间,“强制疫苗”这个话题好像被谈论颇多。看到网上、周围有人在说有些地方在实行强制疫苗,不打疫苗就不能买房、报医保、孩子上户口等等,有些地方民众抱怨政府的“强制行为”过于粗暴、一刀切,认为打不打疫苗应当遵从自愿,而不是变相强迫。没错,民众的不满可以理解,政府的执法方式也确实有待提高。但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不仅仅是普通民众自由意愿和政府强制执法之间的矛盾。

首先是国家层面。从病毒开始之初到现在,许多国家一直在努力研发着抵御病毒的疫苗,也使得疫苗研发普及成为大国间无形的竞争。疫苗出来后,欧美国家展开了迅速普及,那中国要不要普及呢?答案是必然的。首先是疫苗本身的作用,确实能一定程度上抵御病毒,即使现在又出现了新型的Delta变异病毒,至少也能大概率保证感染了不致死。因此,从其本身的作用来看,国家是肯定会推广普及的。

其次是经济成本,研发疫苗已然投入如此之多,国家还免费普及接种,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经济投入。而不可否认的是,救治一个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医疗成本更是巨大的。试想一下,已经投入了这么多成本研发和生产疫苗,结果民众的普及率还相当低,导致疫情感染还上升,医疗成本也增加,那岂不是疫苗和治疗两头都消耗和浪费了巨大的资源成本吗?这笔经济账宁愿让他成为跷跷板,也不愿他成为天平秤。

再次是大国博弈。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其他国家都在普及疫苗,中国难道甘于落后吗?普及率太低,拿不出数据,在国际上也不好做大国榜样。另外,因为疫情而受限的经济贸易,一直都是某些国家找茬的借口,中国也不可能因为疫情一直限制经济,出口转内销也有限度,在未来某一天也必然会放开进出境自由。如果无法控制病毒发展或消灭病毒,那国家唯一能做的就是研发疫苗、普及疫苗。一句话总结,站在国家的角度,必然是希望疫苗普及。

然后是政府层面。显然,各级政府肯定是在上级的示意或要求下,才开展疫苗全面普及和筛查工作。如果是普通的行政行为,政府也许也不会这么紧张,但“疫苗普及”这个行政行为和疫情有关。疫情爆发这两年以来,多少官员因为疫情防控的问题被革职、处分、问责,使得许多官员谈疫色变。防疫疏忽、疫情追责等跟疫情有关的问题,成为了很多政府最敏感的问题,甚至将其上升到同政治立场问题相同的高度。政府的敏感,必然也导致管控措施只能收紧、从严。

有些地方估计也隐形地将疫苗普及率纳入了考核的范围。因此为了提高疫苗普及率,政府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总不能拿着刀架人脖子上逼着去打疫苗吧,那就变相引导,要么采取利益诱惑,打疫苗发东西发钱;要么采取限制措施,不打疫苗就不给报医保、不给上学报到、给办理买房手续等等。显然,民众可以接受诱惑性引导但不能接受限制措施。因而总结一下,政府的“疫苗普及”行为无非就是执行国家的政策,各级政府也只是一个执行者而已,但有些执行方式过于严苛,确实有待提高、需要改进。

最后,从一个普通民众的视角出发,当然最关心的是这些政策对自己生活有什么影响。有些地方政府的执法方式确实有问题,毕竟像就医、上学、买房这些问题,都是个人和家庭的大事,如果就因为没打疫苗而耽误,肯定是不合理的。因此一些民众会拿“疫苗自愿”来回应政府的变相强制措施,而这些反应也是合理的。所以“强制疫苗”问题,无非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立场罢了。不过打不打疫苗确实应该是民众自由选择,可以鼓励,但不应制裁或限制,尤其不能拿生老病死这些大事来限制。不过,国家层面已经召开新闻发布会批评和纠正了一些地方的“强制措施”不当,总体上“强制疫苗”也没有引起很大的不良后果。

最好的状态是,个体、集体、国家都做好自己权利义务范围内的事,承担好自己选择的责任就行,其他的无需强求。本来按照——每个人自己去选择,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政府尽好宣传义务即可;国家发挥指导性作用就好,这样的逻辑就够了。但逻辑行不通的地方就在于疫情发生必然挂钩政府责任。如果不是打疫苗,而是其他的政府行政行为,也同样会面临这种问题。所以调和矛盾的关键,其实是制度的问题。

不过,政府的鼓励性宣传无错,不想打的不打就好,只要没影响生活,也无需指责。而需不需要打疫苗,口头上的宣传也最没用。之前广州本地疫情复发就是最好的例子,一夜之间,全城排队打疫苗,典型的“钟南山宣传一年,不及阿婆得病一天”。所以,大家自己看着办吧,没人拿刀架你脖子上,当然有谁侵犯你的权利也要保护好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