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近年来,实体经济周期波动的收敛,给传统自上而下的框架带来了挑战。策略研究的破局之道,一是研究重心从宏观向中微观下沉,二是在宏观层面补充更为精细化、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对于A 股策略而言,我们尤为强调金融周期研究的重要性,结合中国货币传导机制的特征,我们决定以“货币-信用”框架为内核,构建适合A 股市场的研判体系。作为货币与信用专题的开篇,本文先对货币-信用框架做一个总括式的介绍。
(一)金融周期研究对于A 股策略的重要性。首先,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货币传导更多的依赖间接融资和银行信贷,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信贷渠道主导的信用扩张将依然是“中国式宽松”的核心;其次,经济周期波动收敛,给自上而下的框架带来了挑战,传统框架需要更加精细化、前瞻性的研究方法的补充;最后,中国信贷脉冲不仅引领国内经济,而且还是全球景气的重要影响变量。
(二)货币、信用框架的内核与条件指数的构造。基于货币与信用最基本的定义,我们将流动性的传导划分为三个层次:狭义货币、广义货币以及信用条件,并以此为基础构造了狭义货币条件指数、广义货币条件指数、信用条件指数。各个指数都呈现出了明显的周期波动的特征,且货币条件领先信用条件大概3 个季度左右。相比单一维度的指标,货币和信用条件指数能够更为全面地反映市场环境的实际变化。
(三)基于“货币-信用”二元框架的核心结论:
1、货币与信用松紧直接关系到股市表现。宽基指数层面,信用松紧对指数涨跌影响更大,而货币松紧对指数相对排名的影响更大;其中,宽货币时期通常是中证1000 和中证500 跑赢,紧货币时期则是沪深300 占优。
2、货币信用状态与市场风格存在显著的映射关系。货币信用双宽,各类风格均斩获正收益,其中成长股弹性最大,上游资源品则跑输市场;货币信用双紧,各类风格均普遍调整,消费、金融表现出较强的防御属性;宽货币紧信用,科技TMT、医药斩获超额收益,而金融、资源品普遍回调;紧货币宽信用,消费依然强势,同时顺周期板块集体走强,对应科技TMT 则大幅跑输市场。
3、不同货币-信用区间下的因子表现统计:货币信用双松,各类因子普涨,高弹性因子占优;货币信用双紧,质量因子、稳定性、低波动、大市值因子占优;宽货币、紧信用,业绩增速、现金流增速等成长性因子与小市值因子占优;紧货币、宽信用,质量因子与价值因子走强。各自来看,不论货币还是信用,趋松环境均利好成长类、高弹性因子,趋紧则利于盈利质量类、稳定类因子。
关于货币、信用的未来推演及市场展望,还请关注我们后续货币与信用专题系列报告。
风险提示:1、疫情形势与复工节奏超预期恶化;2、海外市场波动加剧;3、政策环境超预期变化。
(文章来源:国盛证券)
文章来源:国盛证券云端秒抢 http://www.nitraid.com/?cat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