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至今,两国的互动越来越频繁,这种互动往往都是负面性的,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和科技领域,两国的竞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阶段。然而,这一切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美国对中国的疯狂打压,紧守着自己的过时的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思想,一定要遏制中国崛起所造成的。
从奥巴马的重返亚太以及亚太再平衡战略,到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战略,再到如今拜登的印太战略,围绕着打压中国,美国使出的手段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而且,以今年阿拉斯加中美战略会谈为起点,美国连基本的外交礼貌都已经不顾及了。
然而我们看到,就在今年5月份,美国对中国的整体打压行动似乎有了一定的变化,不管是中美贸易代表与中方相关人员进行的首次电话交流,还是随后美国的商务部部长、财政部部长、国务卿等高级别官员纷纷出来同中方进行沟通,以及上个月美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推动的副国务卿舍曼访华,美国开始频繁地想要同中方举行会谈。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美国国内的经济问题极端恶化,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当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失效后,美国显然已经无力自己修正错误,让美国经济重回正轨了,因此,就求助于中国,希望得到中国的帮助。
然而,美国一方面并没有秉持一个平等、尊重的态度,在有求于人的情况下,依然要保持着趾高气扬的态度,这使得中国完全无法接受;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希望中国帮助美国的基本目的是要直接转嫁国内风险,让中国为美国犯下的错误埋单,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中国也是完全无法接受的。
正是因为中国看清了美国的险恶用心和目的,所以我们看到,近一段时间,面对美方多次会面请求,中国始终表态说:美国要拿出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诚意。不过美国最近好像真的拿出了些诚意。美国现实宣布了拜登否决了对于所谓中国对美国进行了网络攻击一事的制裁计划,然后又对关于特朗普针对新冠疫情污蔑中国、让中国赔偿10万亿美元这件事三缄其口,最后,还通过彭博社对外放风,说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可能要访华。
那么,美国为什么突然对中国让步?在这罕见的“连让三步”的背后,美国到底有什么目的?未来中美博弈又将向着怎样的方向发展?世界格局又将因此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1.对抗中国,美国已经无路可走
从中美建交至今,两国关系一直处于波动的过程中。虽然说现在的美国政府对华态度强硬,而且处处为难我们,希望通过各种打压手段来遏制中国的崛起和复兴,但是,这只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部分而已,并不是全部。
中美建交之初,两国的关系非常密切,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来自于美国,当时,美国对中国抱有很大的期待。
首先,美国要解决现实问题。中美建交之时,正是美苏争霸顶峰时期,当时两国及背后的两个阵营——华约组织和北约组织的主要战略对抗线是在东欧地区。东欧平原居多,因此两国在此处的博弈主要是陆军力量的对抗。而在这一方面,显然苏联比美国更具有优势。然而,美国随后研发出了核武器,在战略上再次与苏联达成了平衡。
不过,上个世纪60年代中后期,苏联在核武器方面也取得了突破,从而再一次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为了能够牵制苏联,美国必须要找一个距离苏联很近,且陆军实力强大的国家,中国成为了美国最好的选择。
其次,美国希望中国成为国际秩序的支持者。美国同中国建交,是看中了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在这一前提下,中国的市场一定是具有极大潜力的,因此只要中国能够同意加入美国及其西方盟友主导的战后的国际秩序中来,就能够增加他们对外出口的收益。当然,前提是中国绝对尊重现有的国际秩序和规则,同时一旦中国服从规则,就相当于一大批在中国身后的第三世界国家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这样一来,美国的利益就更有保障了。
最后,美国希望中国为美国服务。美国还有一个小心思,就是希望对中国经济上的帮助换取中国对美国的绝对信任,然后美国通过价值观的输入,慢慢让中国走向资本主义,最终成为西方国家集团的盟友。
当时,恰逢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对外开放、促进投资、拉动内需成为了我们最大的战略。在那一时期,美国对中国确实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一方面,美国在技术领域给了我们给大的支持,另一方面,美国的国内市场为中国提供了很好的对外出口平台,此外,中美建交,对西方国家具有很大震撼效果,因此我们看到,随着中美建交,很多西方国家随机同中国和解并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但是,在苏联解体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了下坡路。一方面,美国开始对中国失去耐心,美国看到中国不仅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反而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还接替了苏联扛起了社会主义大旗;另一方面,苏联解体后,美国失去了最大的现实威胁和对手,中国的利用价值明显下降,所以开始将中国从准盟友定位为有缺陷的合作伙伴。
有缺陷的合作伙伴的定位一直持续到特朗普执政时期,并随着贸易战的爆发而戛然而止。显然,特朗普已经明显意识到中国在多个领域对美国形成了竞争态势,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不仅没有能够及时调整国内的经济发展结构、弥补产业空心化的劣势,反而找中国的麻烦,利用美国在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优势,开始对中国进行全面围堵。
中方在国家利益面临严重挑战的情况下,奋起反击,对美国进行了对等回击,在经济上,制裁与反制裁,双方刀光剑影;在军事上威胁与反威胁,双方互亮肌肉;在科技上,封锁与自主创新,双方你来我往。总之,两国博弈完全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全面竞争阶段。
不过从特朗普开打贸易战至今,美国似乎对华的所有手段都没有起到特别好的效果,贸易战方面,中国企业只承担了约10%的损失,90%的损失都是由美方企业和民众承担的;在军事方面,中国不仅没有被美国在东海、南海、台海的行动所吓倒,反而开始在南海修建岛礁、在台海进行常态化巡航;科技方面,美国的封锁并没有对中国产生太多实质性影响,反而中国的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美国被逼无奈,开始大搞对立,希望同中国全面脱钩,实现新冷战,但是中方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战略定力,努力维护自身的国家信用和形象,双方的合作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
如今,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又面临着债务违约风险,还有种族主义歧视等民族、政治、社会问题,拜登政府显然已经到了执政的艰难阶段,束手无策可能是现在对美国政府境遇的最好诠释。因此,美国开始把目光转到中国身上,希望通过卑鄙的手段,让中国为美国犯下的战略错误买单。
2.利益至上,美国心怀鬼胎
表面上看,美国近期的三次让步,是对改善中美关系的实际行动,然而背后的原因和目的绝非这么简单。美国三番五次找中国,已经让中国的百姓都知道他们想干什么了,无非就是:第一,让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第二,让中国向美国增加产品出口量来平衡国内的物价;第三,让中国在汇率问题上、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上向美国让步。
首先,美国让中国帮助美国解决通胀问题。前段时间,为了维持国内经济基本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于美国经济的冲击,尽早恢复为数不多的实体经济,美国政府推出了纾困计划,其核心一点就是继续加印钞票、超发美元。
以往,美国超发美元之后,可以通过一方面加大进口量,用更多的商品充盈市场,平抑超发美元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国际贸易方式以及美元的全球流通性的优势,将通货膨胀风险转嫁到他国。
然而,这一次因为新冠疫情的问题,各国都停工停产了,除了中国之外,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生产出足够平抑美国超发美元带来的物价上涨;而且,因为超发美元,导致全球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即是是中国的很多企业,也因为无法承担高额的生产成本,而拒绝接受美国的订单。
当然,更为主要的是,中国现在不愿意牺牲自身的国家利益来帮助美国,况且中美关系现在非常不好,我们为什么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帮助我们的敌人呢?所以,无论从市场角度考虑,还是从政治角度考虑,中国这一次都坚定地回绝了美国的请求。
现在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价格实际上是有所上涨的,这其中有三个涨价因素:第一,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商品价格上涨;第二,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导致的价格上涨;第三,人民币升值导致的价格上涨。所以,对于美国来说,客观上遇到了“通货膨胀的逆向输入”。
其次,美国想让中国购买美国国债。如果说现在加大出口商品数量不符合市场规律,无法实现的话,美国至少希望中国能够多买一些国债,也就是变相借钱给他们。但是,客观上讲,现在的美国国债不仅中国不敢买,就连美国的盟友也不敢买。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美国国家信用整体下降,完全不履行国际金融中心的责任也就罢了,还不断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震动,天天把美元作为金融武器,制裁别人,这样的国家你敢相信吗?另一方面,美债收益风险也在提高,美国之前不是没这么做过,一到别国购买美国国债的时候,美联储就加息,减少美元的流通性,让美元升值,逼迫别国用更多的主权货币来购买美债;一到支付利息或者本金的时候,就让美元贬值,从而让对手的资产缩水。所以,让中国再次购买美债,恐怕非常困难。
最后,美国想让中国停止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美国非常清楚,自己的霸权主义根基在于美元霸权,而美元之所以有霸权性,是因为战后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并将美元推向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全球储备货币和主要的流通货币这样的核心地位上来的。现在美国政府对美元的支撑作用本来就开始减弱了,如果人民币国际化达到一定程度,一定会对美元的国际地位产生影响。没有了美元霸权的美国,将会彻底衰败。
所以,美国就来干涉中国的内政了,想要让中国停止这一进程。这是一个非常可笑的理论,美元的地位是由美国自己决定的,跟中国有什么关系呢?中国当然有权利不使用美元进行国际贸易结算,也有权利推进本国货币的国际化,这是我们的主权权利。美国不想着如何改变恶劣的经济环境,不想着提高自己的国家信用,整天琢磨让别人让步,通过损害别国的国家利益、侵犯别人的主权、干涉别人的内政来解决问题,这是多么幼稚的想法啊。
因此,美国这次突然让步,并不是想要真的改善中美关系,而是心怀鬼胎,让中国为美国的错误埋单。这样的目的,让我们再一次看清了美国政府的嘴脸,对他们来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需要中国时,让步不是问题,不需要中国时,就坚决打压,毫不留情,这就是美国,一个彻头彻尾的卑鄙且势力的国家。
3.百年变局,中美态势调整
美国近日的连续让步,实际上进一步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形象,结合之前从阿富汗灰溜溜地撤军,想必美国自己的盟友都看不下去了。为了眼前的利益,突然向中国让步,这说明美国这个国家毫无底线,毫无信任可言;因为自身实力下降,无力支撑大中东战略而选择从阿富汗仓皇逃离,这说明了美国毫无担当,毫无责任可言。
从目前中美博弈的总体态势上看,中国依然处于相对的下风,特别是在科技、金融、教育、国际舆论主导权领域,但是这一态势正在发生快速变化。这里我们必须要纠正一个极其错误的想法:
很多人认为,中美两国博弈,中国已经处于战略进攻态势,实际上这是一种对中国的“捧杀”。美国建国至今,已经240多年了,中国才70多年,而且美国已经做了很长世界的世界老大了,能力还是很强的,即使现在不行了,至少底子还在,我们说美国正在衰落,而不是已经衰败了,从衰落到衰败还需要一个很长很长的时间。但是至少中美双方的力量正在快速接近,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中美两国都不再犯重大的战略错误了,那么未来5-10年,中美两国很可能会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中美博弈的背后,实际上是中华民族与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之间的较量,是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决,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同以美国为代表的传统西方国家对于国际秩序和规则主导权的争夺,更是东西方文化、价值观乃至文明的一次大碰撞。两国关系的发展,将会直接影响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这一过程被我们称之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然,国家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只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组成部分,关于此概念的内涵,我们有机会再为大家详细阐述。
总之,由于美方对中方的打压遭到了中方坚决的反击,而且中方的反击没有让美方占到任何便宜,美方使劲浑身解术,不仅没能阻止中国崛起,反而让自己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境,美国选择有限地向中国让步,目的是希望中国以牺牲本国的利益来为美国犯下的错误埋单,等自己的实力恢复后,再继续集中力量对抗中国。
不过对于这一点,中国早有认识,是不会上当的。美国的此番表现,显然没能套路中国,反而让世界各国感觉到美国的衰落已成事实,同时也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威信。奉劝美国有时间多想想办法如何通过一条正确的道路来解决国内问题,而不要总是整天想着祸害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