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展厅设计 http://new.vipyidian.com/design/p6/i27/
2021对CXO板块而言是一波三折的一年,大牌资本机构减持的负面连锁效应,“实体清单”传闻风波的挫伤,都曾让CXO龙头个股叫苦不迭,好在这些最终并没有影响CXO企业业绩高增长。
近日,药明康德、凯莱英、昭衍新药等CXO龙头企业接连发布2021年业绩预报,从数据来看,尽管过去一年来多次面临股价低迷的情况,但这些企业交出的成绩单却依旧亮眼。其中,CXO龙头企业药明康德2021年营业收入为229.02亿元,同比增长38.5%,净利润达50.97亿元,同比增长72.19%;凯莱英预计全年收入45.05亿元-46.62亿元,同比增长43%-48%。
另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业绩方面,以快报数据/预增区间中值计算,CXO板块中14股全年净利润增幅逾40%,海特生物、药石科技、博济医药、美迪西等4股有望翻倍。
基于此,浙商证券分析认为,2021-2022年CXO板块股价扰动较大,主要是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政策。医保谈判、CDE监管政策、贸易冲突;另一方面是投融资。港股出现破发,担心投融资变差导致CXO新签订单下滑。在上述两大因素的扰动下,CXO估值底部逐步显现,而目前CXO板块普遍处于历史估值底部,但在外部催化不断,内部经营质量和海外大客户认可度持续提升前景下,CXO行情看好。
CXO业绩报告哪家强?
2月15日,药明康德(603259.SH)发布业绩快报,2021年营业收入为229.02亿元,同比增长38.5%;归母净利润50.97亿元,同比增长72.19%;扣非净利润为40.64亿元,同比增长70.38%。
具体而言,药明康德化学业务2021年实现收入约140.87亿元,同比增长约46.93%;测试业务2021年实现收入约45.25亿元,同比增长约38.03%;生物学业务2021年实现收入约19.85亿元,同比增长约30.05%;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2021年实现收入约10.26亿元,同比下降2.79%;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2021年实现收入约12.51亿元,同比增长17.47%。
对比往年的数据,药明康德2021年的业绩延续了2020年的增势。目前也已有多家券商机构表示,该公司业绩快报披露的2021年业绩超出了预期。针对公司业绩高增长的亮眼表现,药明康德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始终贯彻执行“跟随分子”的战略,整合后的化学业务板块,持续建设“一体化,端到端”CRDMO(合同研究、开发及生产组织)业务,订单需求旺盛,推动公司2021年全年销售收入加速增长。
药明康德方面在2021年业绩快报交流会上表示,业绩实现高速增长主要赢在CRDMO这个商业模式。这一商业模式导致我们和客户粘性极强,跟随客户、跟随分子共同成长。后续,随着生产工艺的持续的优化,尤其进入商业化的项目,在工艺研发团队不断改进工艺,还有很多空间可以进步。
除了药明康德,凯莱英和昭衍新药也相继公布业绩预告。根据凯莱英1月26日发布的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全年收入45.05亿元-46.62亿元,同比增长43%-48%,其中四季度收入16.75亿元-17.30亿元,同比增长57%-62%;剔除汇率影响,全年及第四季度分别增长52%-57%、62%-67%;预计2021年公司净利润盈利10.4亿元至10.76亿元。该数据高于绝大多数分析师的预期,此前分析师普遍预期2021年净利润为盈利10.25亿元左右。
凯莱英认为,业绩高速增长主要原因为,一方面,小分子业务强劲增长。小分子CDMO业务属于全球领先地位,订单强劲增长,随着下半年新产能陆续交付,收入快速增长。预计公司小分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45%,其中四季度同比增长超过65%,剔除汇率影响,增长比例分别超过50%、70%。另一方面,新兴业务进入快车道。公司按照“双轮驱动”战略,快速推进化学大分子、生物大分子CDMO,制剂、临床CRO等新兴业务板块发展,全年新兴业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超过65%,剔除汇率影响,全年增长超过70%。
昭衍新药2021年的业绩预告则显示,2021年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54279.02万元到人民币57429.16万元),同比增加约人民币22777.63万元到人民币25927.77万元,同比增加约72.3%到82.3%。
昭衍新药认为,公司业绩保持较好增长主要源于三方面:一是,率先建立了行业创新型药物评价技术平台并规范化。加强对创新型药物、新技术平台原始创新的研发支持,深得创新型研发企业信赖;二是,科研技术团队规模扩大,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实验设施及项目管理流程,实验室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保证在手订单得到高效执行,供应端也为业绩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公司持续提升资金管理能力。
CXO如何保持持续高速增长?
从现有已经披露的财报数据不难发现,CXO进入高速发展期。近年来,CXO最显著的特点也是专业化和高效率,作为制药企业的一种可借用的外部资源,有利于医药企业提高资源集中度,形成企业内部的规模优势,降低了制药企业的管理和研发费用。
海通证券分析认为,基于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创新研发高景气度及新冠相关项目带来了泰格医药、昭衍新药、美迪西等CDMO企业的新签订单高速增长,2021年CDMO企业新签及在手订单高增速持续,预计未来1-2年内,CDMO企业的业绩也将进入高增长期。
图表来源:海通证券
至于为何CDMO板块如此景气,海通证券分析师周航分析认为,全球CDMO迎来高速发展期主要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在药企竞争愈加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精细化分工是必然趋势,各大药企纷纷关闭工厂调整生产策略;另一方面,跨国药企固定资产增速慢于收入增速,间接体现出生产外包是发展趋势。
此外,高强度资本开支也预示着CDMO板块未来收入将实现快速增长。从产能的扩建来看,诸多CDMO企业的产能扩建依靠资本开支,而当前资本开支反映了未来几年收入规模上限。在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多数公司的扩张步伐有所放缓,随着全球疫情整体不断缓和,CDMO企业加快了对外扩张的速度。不少CDMO企业在2021年前三季度的资本性支出已经超越2020年全年水平。而CDMO板块的企业总体收入在未来会收获爆发式增长。同时,在建工程方面,2021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CDMO板块内全部企业的在建工程均已超过2020年全年水平,显示出CDMO企业高涨的产能扩张热情,提升了CDMO板块企业整体的增长潜力。
具体而言,从产能的横向比较来看,药明康德和凯莱英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这得益于这两家公司管理层较强的判断能力。一方面,行业红利期到来之前进行大量的资本开支;另外一方面,两家公司的管理层具有较强的资产管理能力。尽管两家公司的资本开支金额较大,但收入/(国定资产+在建工程)这一指标保持着较为稳定的状态,表明大规模地资产扩张对资产利用效率(资产周转率)的沖击降到了最小。
除了药明康德和凯莱英之外,九洲药业的产能规模在行业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九洲的CDMO业务收入体量与其产能规模并不匹配,如此也从侧面体现出九洲药业的产能交现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安信证券医药也分析认为,当前国内CXO行业仍保持较高景气度。宏观层面,根据Crunchbase的数据,2022年1月全球和国内医药行业VC&PE投融资金额分别为77.29亿美元和10.72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0.44%和138.28%,创新药投融资持续增长。中观层面,结合已披露CXO上市公司业绩预告,2021年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微观层面,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持续投入且员工数量快速增长,预示着CXO上市公司未来业绩有望高成长。估值层面,截止2022年2月7日,CXO上市公司2022年当期PE为49倍,低于2019年PE均值,估值回归合理区间。
CDMO基本不存在放缓迹象
近年来,伴随企业的产能加速布局,承接订单的能力快速提升。药明康德、康龙化成、九洲药业的早期项目数均得到快速增长。其中,药明康德的早期项目数从2018年的637个增长至2020的1241个,增加至近原来的两倍。与此同时,产能逐步放量,相较2019年,药明康德、凯莱英、博腾股份在2020年及2021年均实现了商业化数量的有序增长。
药明康德相关人士也表示,在产能配置上需要兼顾短期和长期,所以订单造成外溢,但公司未来产能会继续增加,泰兴基地建起来后,将达到常州基地两倍的产能。“在产能方面,我们还在赶工期,力争尽快将工厂产能建设上来。同时,我们也在找合作伙伴,把前端的起始原料交付别人做。”该人士说道。
除了聚焦产能,在谈及CXO行业未来走向,药明生物CEO陈智胜博士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还需将目光瞄准行业发展的三大趋势:
一是,创新仍由中小公司主导。如果把大公司通过并购或者license-in引进的新药算在一起可以发现,80%的新药创新来自中小公司,只要这个趋势不会变,CXO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多;
二是,跨国公司也越来越多使用CXO服务提升研发效率。跨国公司慢慢意识到自己的平台不一定每个都是最强的,比如说抗体偶联药物(ADC),大部分跨国公司没有ADC技术平台,通过外部合作效率会更高;
三是,过去10年中国生物技术行业迅速发展。中国生物药企业从10年前寥寥无几到现在涌现出上百、甚至上千家公司,未来十年只要生物制药产业继续蓬勃发展,CRO的需求就会一直存在,而且越来越大。
此外,陈智胜博士表示,如果只看生物药CDMO行业发展的话,大部分人认为下面十五年最乐观的是25%年复合增长率,最悲观的也是17%年复合增长率,生物药CDMO的赛道还是非常好的,基本上不会有放缓的迹象。
“CXO行业是一个全球流动性的行业,客户更关注的是服务好不好,而不是你在中国、欧洲还是美国提供服务。药明生物的成功也基本上论证这一点,我们的运营基本上99%在中国,但是2021年海外客户的市场份额达到50%。”陈智胜博士强调,不光是中国市场,全球CXO市场都是往头部企业集中。CXO实际上是一个强者恒强的行业,做的越多越有经验,越有经验做的越好,口碑越好吸引到的客户质量也就更高,也有助于吸引最好的人才,形成了正向循环。尤其是生物药CDMO行业还有粘性高的特点,项目技术转移非常具有挑战性,存在很大的风险。预计到2025年,全球前十家CDMO企业将占领约80%的市场份额。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