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奥冯圆圆
2月底,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圣湘生物”,688289)披露了2021年度业绩快报。公司2021年度实现总营收超45亿,同比降5.40%;净利润超22.22亿,同比降15.07%;扣非净利近21.3亿,同比降17.86%。
而在2020年,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圣湘生物迅速布局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盒,业绩呈爆发式增长,2020年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7.63亿元,同比增长1203.5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6.17亿元,同比增长6527.9%。
疫情仍在持续,核酸检测也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圣湘生物的业绩却出现下降。对此业绩快报披露的原因是“受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集采及全球市场同类厂家新冠相关产品价格普遍下调等因素影响,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同比略有下降。”
靠着核酸检测爆发的圣湘生物,一旦疫情结束,或者核酸检测试剂的进一步集采以及同类厂家的入局价格下调,圣湘生物将靠什么来支撑业绩?
价格下调“伤”到圣湘生物
圣湘生物是一家集诊断试剂、仪器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于一体的体外诊断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于2020年8月28日在科创板上市。
公告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圣湘生物的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发货量达21,989.77万人份,较上年同期增长134.66%;全年仪器累计发货10,696台,较上年同期增长74.71%。
在销量上升的同时,收入却呈现下滑趋势。圣湘生物解释,主要是受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集采及全球市场同类厂家新冠相关产品价格普遍下调等因素影响。
政策方面,据国家医保局消息,经过多轮调整,全国核酸检测价格在2021年9月中旬已降至单人单检每人份60元以下,多人混检每人份15-20元。2021年11月中旬,国家医保局启动第三轮全国联调,指导各地进一步降低公立医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价格和费用。
2021年12月10日,北京市正式下调公立医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价格,单人单检价格降至每人份35元,混检价格降至每人份8元,该价格是第三轮全国联调的新低。截至2021年12月10日,共有30个省份先后将单人单检价格降至每人份40元以下(含40元),混检价格降至每人份10元以下(含10元)。
市场方面,公开资料显示,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求影响,全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数量从2020年3月的2081家,增长至2021年3月的10260家,仅新增PCR检测实验室就达到8179家,是2020年3月可以开展核酸检测医疗卫生机构的5倍。
新冠疫情带给圣湘生物的“福利”可以从其历年营业收入中窥探一二。
圣湘生物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产品是于2020年1月28日获批上市,而在2019年时,圣湘生物还是一家以肝炎检测试剂盒为主的企业,其全年营收3.65亿元,净利润0.39亿元。
2020年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圣湘生物迅速布局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盒,业绩呈爆发式增长,2020年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7.63亿元,同比增长1203.5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6.17亿元,同比增长6527.9%。
另据2020年8月24日披露的招股说明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圣湘生物2020年生产和销售的产品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相关产品为主。
核酸检测机构的蜂拥而起,叠加新冠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对核酸检测业务的依赖势必会对圣湘生物的业绩产生影响,2021年业绩的回落,也印证了圣湘生物收入结构“失衡”所带来的弊端。
正如圣湘生物在招股说明书中阐述,圣湘生物业绩的增长具有偶发性,未来业绩存在不可持续和大幅波动的风险。
大把资金用于理财
圣湘生物在业绩快报中关于业绩下滑给出的另一个理由是加大了研发投入。
公告称,2021年公司研发支出达1.85亿元,较2020年同期大幅增长124%,研发人员数量进一步增长,逐步打造了一支跨学科的复合型研发团队,针对新冠全场景化方案、呼吸道精准检测、血液安全、肿瘤早筛早诊和伴随、二代测序及自动化仪器设备等领域进行持续开发与布局。同时,公司进一步增强国际产品开发及注册准入的投入力度,报告期内新获国内外产品注册准入132项。上述投入增加了公司的营业成本,从而使得利润较去年同期稍有下降。
在新冠疫情检测的大潮下,圣湘生物获取了金额可观的资金流。但根据公开数据显示,获得大量资金的圣湘生物,将资金更多的投入到了“理财”之中。
据同花顺数据,2020年、2021年上半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圣湘生物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分别为1.09亿元、1.45亿元及1.86亿元;而在投资领域,2020年、2021年上半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使用的资金分别为37.25亿元、23.97亿元及51.5亿元。
圣湘生物2021年半年报披露,其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得益于报告期收回部分理财资金所致。
此外,在研发方面,与往年相比,圣湘生物的投入并没有明显的提升。据2021年半年报披露,研发人员的人均待遇不增反降,上半年研发人员人均收入只有6.5万元。
在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方面,从2020年开始就急剧下降。
机构纷纷“出逃”
对于圣湘生物的未来,投资者似乎并不看好。
据同花顺数据,圣湘生物于2020年8月28日成功科创板上市,截至上市当年年末共有203家机构持有圣湘生物股份,而进入2021年后,大批机构投资者纷纷“出逃”,截至2021年9月30日,仅有5家机构持有圣湘生物股份。
市场表现方面,自2021年8月起,圣湘生物在二级市场的股价持续走低,或是为提振市场信心,据圣湘生物2月9日公告,其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戴立忠基于对圣湘生物未来发展的信心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增持圣湘生物股份1,584,206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0.40%。
值得注意的是,在圣湘生物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戴立忠增持的同时,其董事朱锦伟则减持圣湘生物股份5,800,000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1.45%,原因是自身财务需求及安排。资料显示,朱锦伟为圣湘生物前十大股东,截至2022年1月21日持股比例7.36%。
义菲商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