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乌紧张局势持续,全球金融市场率先巨震,对全球影响逐渐加深。不过,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调查发现,中国市场比较稳定,各类商品供应充足,除液化天然气等少数商品价格涨幅较大外,物价基本稳定,部分商品价格甚至出现下跌。
据生意社价格监测,2022年2月大宗商品价格涨跌榜中环比上升的商品共162种,集中在化工板块(共69种)和有色板块(共22种),涨幅在5%以上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化工板块;涨幅前3的商品分别为液化天然气(113.83%)、氢氧化锂(52.73%)、石油焦(32.54%)。环比下降的商品共64种。
不能不说,本轮液化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与俄乌紧张局势有关,双方爆发的冲突也直接推高了油价。2月国内汽油、柴油涨幅达到12%左右,小麦月涨幅为1.74%,同比涨14.42%,豆粕上涨明显,月涨幅为25.74%,同比上涨18.43%。玉米、大豆价格基本稳定。铁矿石、动力煤价格则出现明显下跌。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北京超市看到,猪肉和蔬菜价格较春节前出现大幅下跌,跌幅大约在20%-30%之间。另外,记者从农业农村部相关渠道获悉,2月猪肉出厂价15.92元/公斤,相比2020年最高40多元/公斤出现暴跌。生猪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下跌,2月第四周,全国仔猪平均价格24.92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1.4%,同比下降72.7%。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3.33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2.5%,同比下降55.1%。全国猪肉平均价格24.16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2.6%,同比下降50.2%,猪肉价格出现腰斩。全国鸡蛋平均价格比前一周下降2.1%,鸡肉平均价格比前一周下降0.7%。牛羊肉、生鲜乳等价格也基本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猪价下行压力下,养猪大户出现巨亏。以养猪巨头温氏股份为例,根据其日前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649.63亿元,同比下降1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33.37亿元,上年同期盈利74.26亿元。这是温氏股份上市以来年报首亏,也是上市以来最差业绩。
中信证券认为,春节后市场进入传统消费淡季,目前整体生猪供给仍处于过剩阶段,预计未来猪价仍存下行压力,第二波去产能已逐渐开启。
兴证期货发布研报称,春节以后,猪肉需求大幅萎缩,但供应逐步增加,供求过剩压力导致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国内生猪养殖出现严重亏损。继各省之后央储即将入市收储,对猪价短期有利好支撑。但国内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仍旧处于过剩状态,中长期去产能仍将持续,生猪价格仍将会震荡磨底。
从历史统计数据看,生猪反弹后将继续进入二次探底,时间周期在10个月以上,生猪价格的底部可能要到7、8月以后才会逐步出现。
随着用煤高峰过去,一度紧张的煤炭价格出现明显下跌,据生意社价格监测,2022年2月环比下降的商品共有4种,跌幅前3的产品分别为动力煤(-22.91%)、焦炭(-6.81%)、炼焦煤(-4.13%)。
2月份,钢铁大宗商品价格维持基本稳定,本月均涨跌幅为0.85%。有色板块本月均涨跌幅为7.44%,国内轻稀土镨钕系价格上涨明显,有色金属涨幅前3的商品分别为金属镨(18.80%)、金属钕(17.86%)、镨钕合金(16.95%)。当月锌价环比下跌(-1.36%)。
专家认为,当前猪肉价格大幅下跌,无论是对农村养猪大户还是中小养殖农户影响都比较巨大,加上粮食价格低位运行,靠养猪和种粮已经很难赚钱。
3月1日,《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发布,提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坚持产业带动、就业创业拉动、改革驱动等多措并举,坚决杜绝大规模返贫现象发生,稳定农民增收好势头,促进农民富裕富足。
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小麦、玉米和葵花籽油等主要农作物的主要供应国,占世界小麦和大麦出货量的近三分之一。当前紧张局势导致小麦价格上涨至两个月来最高点,不过涨幅并不大,而且中国已经同意从俄罗斯进口小麦,此举必将抑制国内小麦价格走高。
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俄乌紧张局势对国内粮食价格有影响,但是影响不大。价格不合适我们可以少进些,但是以中粮为主的进口商利润会减少。解决粮食问题、农业和农村问题必须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力发展农村地区非农产业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