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德国总理:过去拒绝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是“正确决定”)
(观察者网讯)当地时间3月3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接受德国电视二台(ZDF)采访时表示,过去拒绝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决定是正确的,该问题无论过去还是目前都不在议程上。
舒尔茨在回答主持人有关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曾被拒绝加入北约时说称:“这是正确的决定,当时北约关于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谈判,这个问题无论过去还是目前都都不在议程上。”
德国电视二台(ZDF)采访德国总理奥拉夫·舒尔茨。来源:ZDF
同时,舒尔茨明确表示,北约不会参与俄乌冲突,但必须防止北约与俄罗斯直接对抗,这就是为什么没有北约国家会参与军事冲突的原因,因为直接对抗将导致“局势急剧升级”,同时也是不负责任的举动。
舒尔茨强调称,如果北约成员国家受到威胁,那么德国为北约出一份力,这将是俄罗斯政府没有预料到的团结和统一的迹象。
因坚持与华合作,欧盟报复性制裁,两国430亿资金被冻结。来源:法兰西24
对于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乌克兰是否应该加入欧盟的问题,舒尔茨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并称现在并不是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还表示,西方国家通过制裁向俄罗斯施压,但也为外交创造条件。
当被问及乌克兰难民的情况舒尔茨表示,德国将会和欧盟共同进行救援行动,目前正在紧张准备中。并称“不会停止与俄罗斯总统交谈”,同时还与乌克兰总统保持着联系。
舒尔茨强调:“俄乌之间需要停火,尽管目前看来不切实际,但我们绝不能停止尝试。这就是我们不能放弃的原因,外交的大门必须保持敞开。”
在谈话中,舒尔茨还为德国向乌克兰运送武器进行了辩护,他表示向乌克兰运送武器是重要的一步,不应让那些被无辜的人孤军奋战。
北约成员国正在把武器运往乌克兰。来源:《纽约时报》
据《纽约时报》之前报道,德国已决定从德国陆军库存中向基辅提供1000个反坦克武器系统,以及500枚“毒刺”地对空导弹。3月3日,德经济部已批准向乌克兰交付2700枚前东德国家人民军留下的“箭”式防空导弹。
对于是否后悔承认“北溪2号”是私人企业投资的项目,德国监管机构在做出决定时不受政治干预的问题时,舒尔茨含糊的表示,能源供应安全时至关重要的,德国为此也做好了制裁的准备。
然而,舒尔茨最终表示,德国将会继续从俄罗斯采购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并称:“在欧洲,人们也依赖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但他们也为此做好了准备。德国已经开始绕过俄罗斯采购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也将建成。”
对于俄罗斯限制欧洲天然气、石油和煤炭供应,导致欧洲各类能源价格飙升以及稀缺的问题,舒尔茨承诺,目前能源供应并不会稀缺,德国提供了额外的原材料,能源转型将使得德国不再依赖于俄罗斯的供应。
舒尔茨还回答有关于德国前总理格哈德·施罗德的问题,并表示建议施罗德辞去他在俄罗斯国有企业的职务,他还强调,这个问题不是私事。像施罗德这样的前领导人,即使结束任期之后,也应该遵守之前的承诺。
据悉,社民党籍的施罗德曾于1998年至2005年担任德国联邦总理一职,自担任总理以来,施罗德就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在退出政坛后不久,施罗德就开始在俄罗斯天然气北溪管道项目(NordStreamAg)工作。
施罗德与普京合影来源:BBC
延伸阅读:
俄乌战争中德国出现“历史性转变”?
在乌东局势迅速升温之际,德国的两个“大动作”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继26日朔尔茨政府宣布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性武器后,27日德国又宣布将拨出1000亿欧元专款提升军备,保证今后每年将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以上用于国防开支,超过北约提出的指标。
分析指出,面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德国短短几天就扭转了冷战后数十年的政策传统。德国的“历史性转变”可能颠覆整个欧洲的安全政策。
分水岭时刻
德国联邦议院27日就乌克兰局势举行特别会议。朔尔茨表示,德国将推出1000亿欧元的“特别基金”用于投资和军备,以捍卫欧洲和平。
朔尔茨承诺,今后每年将把GDP的2%以上用于国防开支,超过北约提出的指标。德国近年的国防开支一直徘徊在GDP的1.5%左右,长期“不达标”引起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国家批评。
朔尔茨还誓言加强德国对北约东欧成员国的支持,承诺购买无人机(这在德国一直是个有争议话题),并建造下一代战斗机和坦克。“应该在欧洲,与欧洲伙伴特别是法国一起建造。”
此外,应该是同族原因,而且针对的也是乌克兰官方,普京真不想针对乌克兰老百姓还承诺采取更多措施保障能源供给,减少对俄依赖。
有分析指出,朔尔茨在外交政策上的转变标志着一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时刻,也反映出俄总统普京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对欧洲大陆的冲击有多么巨大。
重塑对俄关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认为,德国对俄态度和安全政策发生重大变化,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德国国内对俄出兵反应激烈。
第二,乌东局势紧张之际,相比其他欧盟国家的对乌军事援助,德国的援助微不足道甚至受到嘲笑。俄发起军事行动后,德国受到欧盟国家更多压力,认为德国应该对欧洲安全负责,发挥表率。
第三,朔尔茨本人对俄总统普京也有怨气。俄方出乎意料的军事行动,仿佛是对朔尔茨此前外交斡旋的“打脸”。
第四,德国联合政府中,朔尔茨所在的社民党对俄政策温和,但绿党、自民党都有反俄倾向。执政盟友的压力也促使朔尔茨调整政策。
崔洪建指出,眼下,声援乌克兰已成为欧盟主流观点。在此背景下,德国想要重新塑造对俄关系以及在俄乌冲突中的角色,通过较大幅度的政策调整来消除外界对它“向俄妥协”的质疑。至于这种调整是短期还是长期,还取决于局势的演变——如果紧张持续,那么欧洲面临的主要问题将不再是债务或经济问题,而是安全威胁。到时候德国将不得不承担责任,发挥它的军事安全影响力。
已产生连锁反应
有分析认为,德国的做法可能会颠覆欧洲的安全政策。
德国政治学家、基尔大学安全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马塞尔·德苏斯表示,德国的政策转向可能已经产生连锁反应,促使欧盟推出新举措。
欧盟27日表示,27个成员国已决定向乌克兰军队提供价值4.5亿欧元的一揽子武器装备,以及价值5000万欧元的燃料、防护设备等“非致命性物资”。
除了德国以外,其他国家也在发出政策调整信号——科索沃宣布将要求华盛顿在其境内建立永久军事基地,并敦促美国及其盟友接受科索沃方面加入北约的请求;此前一直没有加入北约的芬兰和瑞典,与北约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密切。瑞典Novus市场调研公司调查显示,在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军事行动后,希望瑞典成为北约成员国的受访者比例增至41%。
《华尔街日报》指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其他欧洲地区的政治和商业精英奉行对俄接触政策,寻求加深与俄在商业、外交、文化、能源等方面的联系。以德国为代表的“以贸易促改变”政策,押注于通过加强商业联系增进友好关系,遏制克里姆林宫的雄心,塑造地缘政治秩序。许多欧洲国家认为基于经济相互依赖的大陆秩序,已经使地区战争成为过眼云烟。但如今他们的信念正受到动摇。
崔洪建认为,如果俄乌冲突长期化,欧洲国家政策调整的需求肯定会继续增加,例如增加军费,或者向北约靠拢,将成为长期趋势。而且俄罗斯已经将战略威慑力量转入特殊战备,这让欧洲重新认识到美国安全保护的可靠性与必要性。离俄罗斯越近的国家,它们的军事化转型准备就越急迫。
对欧盟而言,它今年上半年要出台战略指南。之前的讨论中,俄罗斯不是重点,但随着形势变化,欧盟的安全政策会更多考虑俄罗斯的因素,并思考和解答欧洲的最大安全威胁等问题,战略也会出现新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