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到欺负,聪明的妈妈都会这样做

北京国丹医院

我们的孩子能不能交到好朋友?

作为孩子的父母,您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担忧?亦或许,您正在为这样的问题而苦恼着?

朋友家的儿子翔翔读一年级了,因为工作忙,她对孩子在校的情况知之甚少,上周学校举办家长开放周活动,朋友去了孩子的学校。

半天的活动过程里,她发现翔翔在学校不太受同学的欢迎,几乎没有朋友。当小朋友分组游戏时,大家都不愿意和翔翔在一组,即使分到一组,孩子们也是勉强接受。

经过与翔翔班主任的一番交流后,朋友明白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翔翔缺乏与同学合作的能力,老师建议朋友平时多与孩子互动交流,朋友继而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和他们的亲子关系。

从孩子三岁开始,朋友就因为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玩游戏,她给孩子买了许多的玩具,打发孩子自己玩耍,还记得有一次孩子过生日,她给孩子买了一箱积木,但是从来没有和孩子一起拼过。

给了孩子玩具,给不了孩子陪伴,孩子在日复一日与玩具为伴的时间里,没有经历过和别人的交流合作,所以当和同学在一起玩耍时,自然就缺乏这种能力。

在孩子的交友过程中,我们常担心因为兴趣爱好不同或性格内向等原因,会对孩子交友造成影响,本书作者汤普森博士却认为,早期的依附关系才是真正影响孩子寻找友谊的重要因素。

依附关系是一个心理学词汇,是指一个人为了得到安全感而去亲近另一人。

对于婴儿来说,依附关系来自她心情不好时得到的抚慰、尽情玩耍时得到的快乐。

对于成人而言,依附关系就是回应孩子的需求,对孩子的面部表情和情绪做出相应的反应,全心全意爱上这个令人惊叹的新生命。

当父母与孩子亲密依偎、拥抱、亲吻时,在父母对孩子的一次次鼓励和安慰中,良好的依附关系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了。

良好的依附关系预示着良好的同龄友谊。因为建立友谊需要一些基本的技能,汤普森博士在书中列举了十余种基本的交友技能,而这些技能不是有生俱来的,是在养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学会分享和克服挫败感,是孩子们在幼儿期要学习的极为艰难的课程。从孩子的婴儿时期开始,为了生存和赢得妈妈的关注,就要与自己的兄弟姐妹、父亲,甚至与工作和睡眠竞争。

在这个阶段,父母对孩子倾注了充足的情感,孩子就容易学会换位思考,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情绪比较敏感,孩子们也能学会体察他人的情绪,并且有助于孩子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这就意味着以后他们在建立友谊的过程中,能够处理和解决冲突,不会对自己的朋友充满愤怒或嫉妒。

在汤普森博士列出的交友技能中还有这样两条:“相信他人的能力”和“相信他人能够并且也愿意把你放在心中”。

这其实就是说:朋友之间应该是相互惦记的,友谊能让快乐增倍,使痛苦减半,与朋友分享自己的快乐或痛苦,这其实就是把对方放在心上。

而这种对友情敞开心扉的态度就来源于父母和孩子小时玩的游戏,比如躲猫猫、捉迷藏,也来源于父母去幼儿园接孩子时欣喜重逢的那一刻,或者半夜将处于噩梦中的孩子叫醒揽入怀中的那一刻。

孩子们维系友谊的基本条件是早期依附关系的产物,但并不是所有的依附关系都如田园诗一般美好,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焦虑,会发脾气,会在不经意间忽视孩子的需求,还有父母婚姻关系的破裂,对孩子的依附关系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在我读初中时,我们宿舍有一位性格孤僻的女同学。当大家都对结交新朋友充满了热情时,她却总是冷冰冰地拒绝所有人对她的邀请,每天一个人去上课,一个人去食堂打饭,宿舍里女生们的聊天从不参与。

后来得知,她的父母在她还小的时候,就已经离婚了,母亲去了外地,她是由父亲带大的,父亲对她要求非常严格,让她一心学习,除了询问女儿的学习情况,父女之间几乎没有交流。

第二学期的时候,她的母亲从外地回来了,于是经常来学校看她,假期里接她去玩,带着她爬山,郊游,有时还邀请我们同宿舍的人一起参加这个女孩的生日聚会。不久以后,我们都和这位女孩成了朋友。

在孩子每个新的成长阶段,所处的每一个新的环境里,我们都能找到机会弥补孩子因早期依附关系不够好造成的缺失,父母可以不断地优化亲子关系,耐心持续地建立牢固的依附关系。不管是5岁的孩子还是18岁的孩子,当他向你哭或是对你抱怨,你都要聆听他们的倾诉,继续给他们安慰和鼓励。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奇妙的过程,成长会让他们接受磨练,也会让他们解决自己遇到的社交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可以让家成为孩子长久依恋的港湾,成为孩子愿意带朋友回来的地方。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