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实体经济 发展绿色金融 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平安"三位一体"助力高质量发展


服务实体经济 发展绿色金融 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平安"三位一体"助力高质量发展



作为国内三大综合金融集团之一,近年来,中国平安始终坚持服务国计民生的初心使命,发挥自身综合金融和科技创新优势,从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三维发力,为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力。



317日,中国平安发布2021业绩,向社会交出了一份成绩靓丽、贡献满满的成绩单。2021年,中国平安综合运用保险资金、银行信贷及资产管理等金融资源,累计投入逾5.9万亿元,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绿色投融资规模2,245.80亿元,绿色银行类业务规模898.13亿元,负责任投融资规模近1.22万亿元。同时,平安"三村工程" 2021年提供产业振兴帮扶资金120.16亿元,自2018年以来累计提供扶贫及产业振兴帮扶资金418.5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发挥综合金融优势"白鹤"起飞



20216月,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正式发电成功。白鹤滩水电站总投资规模超过2200亿元,建成后是规模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中国第二大水电站。



这一"国之重器"的建设过程中,离不开金融的全方位助力。2016年以来,中国平安充分发挥综合金融的资源优势,整合旗下平安银行、平安产险、平安证券等子公司,先后通过扶贫债、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方式为白鹤滩水电站建设添砖加瓦,保驾护航。目前,平安银行总共为支持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库区民众搬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周边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超过80亿元;平安产险为水电站工程建设提供保险保障,总保额超过60亿元,承保份额占比超过70%;平安证券则作为联席承销商承销规模达200亿元的债券,其中不低于70%的募集资金将用于白鹤滩和乌东德水电站建设。



2021年中国平安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方位升级绿色金融行动,明确发展目标:到2025年,中国平安绿色投资与绿色信贷规模达到4,000亿元,绿色保险保费总额达到2,500亿元;并承诺2030年达到运营碳中和。数据显示,截至202112月末,中国平安绿色投融资规模2,245.80亿元,绿色银行类业务规模898.13亿元,绿色信贷余额达729.74亿元,环境类可持续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445.69亿元。



据悉,依托综合金融平安的协同发展,积极探索绿色发展的金融路径,平安集团上下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创新。20217月,以"绿色保险+绿色平台"模式助力深圳打造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综合改革样板,平安产险承保首批环强险现场签约,平安智慧城市支持打造的智慧环责险服务平台同步上线。202112月,旗下的平安信托正式启动了国内首只"碳中和"慈善信托计划,通过绿色公益项目提升社会影响。



数据显示,截至202112月末,中国平安的负责任投融资规模近1.22万亿元,拥有2,303种可持续保险产品。其中,平安产险现有815种可持续保险产品,涵盖与环境生态相关的环责险、巨灾险、野生动物保护险等险种,与社会民生相关的大型工程险、食品安全险、医疗相关事故险等险种,以及面向小微企业、农业工作者和特殊人群的普惠保险。



科技赋能提质效 精准滴灌百业兴



百业兴,金融兴。发展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实现长久发展的重中之重。发挥金融资源优势服务好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业应有的题中义。



长期以来,中国平安立足服务国计民生的初心,聚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持续为中小微企业发展赋能,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融资"及时雨"。近年来,中国平安加大小微领域投放力度,加快小微产品创新,在提升业务效率的同时,将金融"活水"持续注入小微企业。



位于安徽省阜阳市王家坝村的红亮箱包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箱包产品生产销售和代加工。在成立初期,该公司仅有几十台缝纫机,是典型的民营小微企业。201812月,因建设厂房资金投入过大,大型设备购买资金紧缺,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为其提供了近30万元融资款,助力该公司在两周内购买一批现代化全自动裁床,顺利启动生产,获取大量订单,有效提升了公司产能。至今,红亮箱包每年可生产各类箱包100万只至200万只,年产值达2000万元,成为当地代表性乡镇企业。



2021年春节过后,在佛山经营纺织服装企业已经整整12个年头的李忠,订单量急剧增加,企业急需大量流动资金,但一直以来,他的企业缺乏不动产等抵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难于登天。让李忠没想到的是,平安普惠广东分公司了解到他的企业需求后,主动为李忠分析了财务状况,并进行了融资建议,很快就获得了45万元融资。



对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和服务效率,支持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是中国平安发挥金融优势服务实体经济的另一个缩影。



据了解,平安银行风险控制部门专门制定专精特新企业专项授信政策,交易银行部和普惠金融部研发服务方案和适用产品,逐步建立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服务生态,提供包含资金结算、企业贷款等综合金融方案,多层次匹配各类企业需求。



不仅如此,平安银行于2019年自主搭建智能物联网数据平台即"星云物联计划",通过布设物联网终端采集企业真实生产经营数据,在创新技术连接的基础上形成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以科技手段赋能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打造"全时空、全方位、全产品"的平安模式,切实提升普惠服务质效。2021年末,"星云物联计划"接入物联网设备总数突破1100万台,服务企业客户超12000,支持实体经济融资发生额超3000亿元。



截至2021年末,平安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已突破4000亿元,服务普惠小微客户超87万户,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中信用贷款占比超过20%



近年来,中国平安凭借综合金融的优势和长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智慧,持续参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为大国重器提供保险保障。包括牵头设立京沪高铁股权投资计划,与广东省政府共同发起成立1500亿规模的广东平安发展基金,投资粤港澳大湾区机场、铁路和智慧城市建设。目前,旗下平安产险累计为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共设施建设提供保险保障服务,包括巴基斯坦巴沙大坝、中老铁路等一带一路重点项目,释放承保能力超万亿元。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平安综合运用保险资金、银行信贷及资产管理等金融资源,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累计投入逾5.9万亿元。



保险、金融、医疗健康“三下乡”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2018年以来,中国平安全面启动"三村智慧扶贫工程",面向"村官、村医、村教"的三个方向,实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胜利和美丽乡村的振兴。利用"金融+科技"的优势,中国平安在市场化机制下探索出的综合金融扶贫闭环,构建首个覆盖贫困产品全产业链,产前扶智培训、产中产业造血、产后产销赋能的"三环"全扶贫周期的长效扶贫模式。



20223月,中国平安再次升级乡村振兴规划,叠加"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的专业优势,以“保险下乡、金融下乡、医疗健康下乡”为抓手,聚焦发展优势农业产业、建设和谐美丽乡村两条主线,积极探索新的乡村振兴路径。



作为发展乡村经济的代表性地区,韶关市乳源县成为中国平安保险、金融、医疗健康"三下乡"计划的首个落地点。平安产险前端帮助解决农业产业融资难题、中端提供特色农业风险保障、后端赋能农产品品牌建设,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一体化经营支持,帮助乳源县发展油茶、花生、瑶药、高山蔬菜等高价值特色产业,带动农户实现增收致富。



平安银行则为当地提供含三项优免服务的乡村振兴借记卡,并联合平安产险、平安健康等专业公司,为符合条件的客户提供一年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一年期无限次线上问诊服务。同时,平安银行还聚焦当地中药产业发展,与韶关市农业局联合培育中药产业致富带头人,提供普惠金融支持,力争培养一批懂产业、懂政策、善用金融工具的致富带头人,为中药产业发展提质增速厚植人才优势。



年报显示,2021年中国平安依托"三村工程"共提供产业振兴帮扶资金120.16亿,2018年至今累计提供扶贫及产业振兴帮扶资金418.50亿元;在乡村开展69场移动体检义诊活动,医疗健康公益服务覆盖9,483人次;为城乡学校开展6节情景大师直播课,覆盖超6,300万人次。



中国平安表示,公司将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未来,公司将充分发挥综合金融与科技创新优势,持续深入推进"三村工程",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关注低收入群体,全面服务实体经济,保障社会民生,以实际行动助力社会共同富裕建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