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 https://html2.qktoutiao.com/detail/2022/04/14/1668885311.html
(观察者网讯)为了表现出对乌克兰的支持,包括德国前总统阿希姆·高克在内的部分政要曾公开表示,德国应为阻止俄罗斯行动贡献力量,放弃从俄进口能源,更呼吁民众“为了自由受冻”。
虽然这些话一开始让不少德国民众非常“上头”,但随着切实体会到了能源缺乏的威胁,他们的立场发生改变。13日,德国媒体《法兰克福汇报》委托权威民调机构“阿伦斯巴赫研究所“(AllensbachInstitute)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德国民众不愿"为自由挨冻",59%的受访民众明确反对高克等人的观点,仅有24%的人愿意响应相关呼吁。
另有57%的人赞同考虑到俄罗斯能源的不可替代,德国不得不暂时继续从俄购买石油和天然气,同时这也是目前德国联邦政府的观点。
俄罗斯“北溪-2”天然气管道
从阿伦斯巴赫研究所周三公布的这份最新民调结果中可以看到,对于前总统“为自由受冻”一说,大部分德国民众是拒绝的:有76%的人表示不赞同,其中态度坚决“明确反对”的占了59%;仅24%受访者愿意响应这一号召。
当前德国民众最担忧的便是能源供给的价格上涨,有71%民众持此观点;另有62%的人认为德国能源供给并不安全;更有多达86%的民众认为,在接下来数年间该国将面临能源困境,而在2019年同期进行的调查中,德国当时对此忧心忡忡的国民仅占26%。
在这次民调中,阿伦斯巴赫研究所还设计了两个选项以试探德国民众对于禁购俄罗斯能源的态度。其一是“德国继续购买俄能源是在变相资助‘侵略战争’,这种行为不可接受,应该立即停止”;另一个选项则是“虽然德国继续购买俄能源是不恰当的,但介于其在短期内不可替代,因此目前只能继续购买”。
最终的结果是,只有30%的民众支持第一种观点,即“德国即刻全面禁购俄能源”;57%的人支持第二种观点,以避免能源供应短缺和价格飙升。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在报道中表示,这份民调结果值得让人深思。文中称,在俄乌战争爆发前,德国民众对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愤怒情绪异常高涨,仅有少数人对俄罗斯的立场表示理解,因此在俄罗斯一开始发动特别军事行动时,有约四分之三的德国受访者称感到了俄罗斯行为的威胁,诸多民众也非常支持该国对俄进行包括经济制裁在内的惩罚措施。
然而当俄罗斯能源供应出现危机,德国民众慢慢意识到俄乌战争已经开始对自己的钱包、日常生活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后,于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愿意再对进口俄罗斯能源这件事表明严厉立场了。
而这也正是目前德国联邦政府的观点,据路透社13日报道,德国经济部一名发言人表示,该国目前拒绝欧盟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禁令,并且继续反对以卢布作为购买俄罗斯能源的支付方式,德国企业将继续用欧元购买俄罗斯供应的天然气。
德国能源监管机构联邦网络管理局局长穆勒13日受访时也透露他对目前德国天然气低储备量的担忧,表示眼下如果立即对俄罗斯实行能源禁运,仅靠现有的天然气储备和近期购入的液化天然气,德国只能将能源供应维持至夏末秋初,“然后我们的天然气储备将会彻底耗尽,这不是我们在下一个冬季开始之前希望看到的局面”。
德国能源监管机构联邦网络管理局局长穆勒
目前欧盟新的第六轮制裁正在讨论中,一些欧盟官员呼吁对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采取行动。但是对德国来说,短期内禁止进口俄罗斯能源将对其造成严重影响。
德国五大权威经济研究机构13日联合发布经济预测报告说,如果突然停止从俄罗斯购买天然气,德国经济将陷入“急剧衰退”。这些机构警告称,德国在未来两年之内都“无法克服”抵制俄能源带来的冲击,国内生产总值累计损失约为2200亿欧元,失业人数将从今年的237万增加到明年的279万。
据《金融时报》报道,他们最大的担忧是,此举可能永久性地削弱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尤其是在化工等行业,以及炼钢和化肥生产领域。
德国联邦能源和水资源协会BDEW上周也曾表示,已“准备好制定详细计划”来迅速停止使用俄罗斯天然气,但敦促政界人士谨慎行事。该组织会长玛丽-路易丝·沃尔夫(Marie-LuiseWolff)在一份声明中称,“毕竟,(放弃俄罗斯天然气)无异于让整个德国工业转型。”
延伸阅读:
德国尝试能源“破局”或从依赖俄罗斯变成依赖中国
自俄乌冲突开始之后,美国与欧洲国家联手,对俄罗斯实行了各种花里胡哨的制裁。但在多到数不清的制裁之下,关于能源这个问题,欧美却始终无法达成一致。
美国早就宣布了禁运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英国则同意在今年内跟进,但欧盟却始终不肯松口。因为欧盟不少成员国都严重依赖俄罗斯的能源,尤其是天然气。一旦放弃俄罗斯能源,欧盟将面临大范围经济衰退。
美国“政客”杂志援引的欧盟外交官的话称,在有关石油天然气制裁的私下讨论中,欧盟国家大致分成三派。
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认为无论经济代价如何,大多数能源进口必须尽早停止,这在道德上“不可避免”。立陶宛总理希莫尼特在一份回应中声称:“欧洲为俄罗斯天然气和石油支付的每一分钱,都直接资助了乌克兰战争和乌克兰的灭亡。”
还有一些国家,如比利时,它们并不太依赖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但并没有呼吁采取措施,因为它们知道这些措施对邻国来说很难。
第三类国家,如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等,对俄罗斯能源有着更高的依赖性,它们认为,如果短期内大幅削减企业和工业的能源供应,可能会引发深度衰退,因此对制裁持反对立场。
4月3日,乌克兰放出“布恰事件”,引发全球争议,美欧再度商讨对俄罗斯加码制裁,但在能源问题上,欧盟依旧在含糊其辞。
根据4月6日路透社的报道,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说,欧盟将“不得不在某个时候采取措施”,禁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甚至天然气,以此向俄罗斯施压,停止俄方的军事行动。至于“某个时候”是什么时候,欧盟依旧没有争出一个结果。
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
于美国而言,让欧盟禁运俄罗斯的能源,既能打击俄罗斯的经济,又能高价卖出自己生产的能源狠赚一笔,是一石二鸟的好事。
但对欧盟来说,就成了两难的抉择。因为在欧洲的舆论环境中,付钱给俄罗斯能源,就等同于支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但如果掉头买美国的液化气,不仅价格比俄罗斯的贵很多,供应量还根本不够。
美国要求跟进制裁的政治压力增加,使得这些依赖俄罗斯能源的欧盟国家愈发进退两难。
资料图
据美国《纽约时报》6日报道,为了解决能源问题,严重依赖俄能源的德国近一段时间在尝试“破局”,将目光投向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但这又使得欧洲可能面临新的困境。因为如今95%的太阳能电池和85%的太阳能组件是中国制造,转向太阳能发电,德国可能会从对俄能源依赖变成对华能源依赖。
欧洲光伏组件制造商“梅耶博格”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埃尔福特对记者表示,鉴于中国在全球光伏市场的优势,“如果俄罗斯和中国现在联合起来对付我们,他们可能会把我们夷为平地。”
光伏行业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是硅料,中游是硅片、电池片、逆变器以及玻璃等等,下游是组件和发电系统。作为光伏组件生产大国,中国光伏产业具备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全产业链制造绝对性规模优势。2020年中国光伏产业各环节全球占比分别为:硅料67%、硅片97%、电池片79%、组件71%。
中国光伏电站
据此,埃尔福特呼吁,欧洲国家需要“将太阳能制造业带回欧洲”,推动能源多样化和光伏产业快速发展。
买俄罗斯的能源,将遭到美国的道德绑架;买美国的能源,价格昂贵,供应还不够;转向光伏能源,中国又早已抢占市场先机。
欧洲的能源困境,短时间内怕是很难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