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我们在看着各大城市比赛放松限购,就像过去三年看着大家比赛加码调控。
4月底最高层会议定调后的15天时间内,36座城市先后花式松绑调控。像苏州这种长三角核心城市,甚至在会议前后的一个月内,为楼市松绑了两次。外地人购房条件从三年内连续两年社保,调整为累计两年社保,一周前又变成了:
连续半年社保。
前几天,内地调控政策示范城市长沙也完成了一次最聪明的松绑。我们开始知道,这次能放松的城市版图,可能不会有禁区了。
昨天,全国调控风格最激进的海南海口,果然也公布了六条调控新政。这是过去最“厌房”的城市了。
前两条的购房资格和信贷比例放松是最普遍的。从2018年全域限购开始,外地人在海南的购房条件就不断加码,像海口、三亚这样的重点城市外地人买房都需要五年社保,即便落户的引进人才,也要一年社保。
但这次放松后,已经落户的人才直接拥有购房资格。没有落户的人才,只需要一年社保。这些话都是对投资客说的,他们应该能看懂购房资格可操作性的变化。
后面四条就都是对房企说的了。比如第四条说,会结合各项目的区位、品质、土地成本等等因素科学确定销售备案价格。这很明显是打破2018年海口规定的红线,商品房指导价不能超过17300元。
最后两条政策最隐晦,官方解读也语焉不详。像第五条的内容里,都是关于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的,有优化支付节点,细分工程进度等等措施。但大家都知道,海南是全国第一个现房销售的省份呀。
我问海南的朋友,这是不是意味着要放开现房销售了。朋友说还不算,但是正在讨论中:
方向是放开。
子姨写过,2020年3月以后项目实施现房销售制度实施后,海南就很少供应商品房住宅了。不是政府不愿意,土地市场即便以保障房为主也需要搭配纯商品住宅供应。现实是,开发商算不过账,双方给出价码差距太大了。
朋友说,对比北京,海南的土地价格简直是不被市场接受的。例如子姨了解到,最近海口江东新区将要挂牌一块土地,但有关部门找了几家房企,都没有人愿意托底。有人吐槽说:
当初海南对自己高看了一步。
四年了,海南楼市政策方向又一个大转弯后,大家却更加担心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了。一如当初现房制度实施后,很多民企要么逃离了海南,要么后来被套在原地。
这种信心的极度匮乏,不仅仅来自海南一地,是几乎所有调控放松城市。
大家没有看到销售情况好转,也没有看到融资渠道畅通,更看不到什么出路。一位手里有投资额度的房企负责人调侃自己:
就在家研究研究如何吃饱肚子。
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潜在风险和痛苦,也包括政策最后一条,即2021年10月12日前取证的业、办类在建未售项目,可按原批准的建筑设计方案及施工图继续建设、销售和登记。说实话,这本来对存量商办项目是重大利好。
子姨先简单解释下。2018年以后,海南出让用地很大一部分都是商办性质,许多开发商打擦边球,用来建商业性质的公寓、别墅。
去年10月12日,海南出台规定所有商办性质项目,最小建筑单元不得小于300平米,而且不能用住宅类套型设计,要建设公共卫生间、走廊等等:
商办市场几乎被打死。
放松政策出台后,我和一个去年操盘过这类商办项目的朋友说春天来了。但他告诉我,文件下发到现在也有半年多了,扛不住跑掉的项目也有,改变策略的项目也有。很多已经被迫做完了新政下的规划设计方案变更。
他的项目就被阉割地取消了厨卫和上下水,已经报规通过:
被打了一次,很多已经回不去了。